欧美黑寡妇香蕉视频-欧美国产一区视频在线观看-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国产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行業新聞
/
2020年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工作要點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立足制造強國、生態文明建設全局,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加快綠色技術產品推廣,加強節能監察和節能診斷,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打好工業和通信業污染防治攻堅戰,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培育綠色經濟新增長點,推動工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全國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8%,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 
 
    一、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積極利用財政、信貸等手段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加大制造業綠色化改造力度。強化綠色制造重大項目監督管理,組織實施好重點項目,培育打造一批綠色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進一步落實好綠色信貸政策。發布一批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典型案例,推廣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 
 
    二、加快建設綠色制造體系。開發綠色產品,建設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打造綠色工業園區,發布第五批綠色制造名單。遴選發布一批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交流宣傳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創建經驗,建立健全“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制,加強事中事后管理。 
 
    三、實施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計劃。加快制修訂一批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綠色制造標準,完善綠色制造標準體系,督促標準研究項目加快工作進度。實施能效、水效“領跑者”制度,遴選發布2020年度重點行業能效、水效“領跑者”。發布重點行業單位產品取水量指標,并在鋼鐵、石化化工等重點用水行業開展對標達標活動。 
 
    四、開展工業節能監察專項行動。組織實施2020年工業節能監察計劃,對煉油、純堿、輪胎、鋁合金、鈦合金、糖、啤酒、數據中心等行業3000家企業實施專項監察,實現“十三五”重點高耗能行業節能監察全覆蓋。做好節能監察數據匯總、分析和應用,推動完善工業節能監察體系。 
 
    五、推進工業節能診斷服務行動。組織對1萬家企業實施節能診斷服務,完善工作機制,推動各地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加強對節能診斷服務機構的聯系指導,加強培訓和宣傳,分類實施,鼓勵行業協會、大型企業、節能技術裝備提供商等積極參與,擴大診斷成果運用,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快實施節能技術改造。 
 
    六、推廣應用先進節能技術產品。研究制定新的變壓器能效提升計劃,進一步提升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水平。遴選發布2020年國家工業節能技術裝備和“能效之星”產品。加快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推廣先進節能與綠色技術產品。組織開展“院士行”、“節能服務進企業”、節能宣傳周等活動,將先進節能技術工藝引入工業企業。 
 
    七、持續加強工業節水。對重點行業、重點地區節水技術實施分類指導,遴選適用于京津冀、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等重點地區的先進節水技術,開展技術現場交流,加快技術推廣應用。 
 
    八、落實京津冀工業節水行動計劃。加強協同推進工作機制,推動京津冀三地制定實施工業節水相關工作方案。按照《〈京津冀工業節水行動計劃〉工作舉措及分工》明確的重點任務和時間節點,落實好相關工作。 
 
    九、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深入開展試點工作,加快探索推廣技術經濟性強、環境友好的回收利用市場化模式,培育一批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骨干企業。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建立梯次利用產品評價機制。依托“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健全法規,督促企業加快履行溯源和回收責任。 
 
    十、積極推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實施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領跑者”行動計劃,培育一批行業骨干企業。推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實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轉型提升計劃。推動廢石、尾礦綜合利用砂石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提高綠色砂石供給能力。 
 
    十一、開展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研究制定《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實施方案》,探索建立易推廣、可復制的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實施模式。深化電子電器生產者責任試點,完善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生產者責任延伸管理體系。 
 
    十二、加快甲醇汽車推廣應用。指導山西、陜西、貴州、甘肅等地區加快甲醇汽車市場化推廣應用,完善甲醇汽車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提升甲醇汽車技術裝備水平。 
 
    十三、組織好工業和通信業污染防治攻堅戰。指導各地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對上年度落實情況開展評價,督促落實好本年度工業和通信業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在重點行業推廣一批綠色環保工藝、技術和裝備。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指導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和汾渭平原等重點地區做好相關攻堅行動,督促指導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有關突出問題的整改。建成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化工程并上線運行。 
 
    十四、加強有害物質限制使用。充分發揮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中國RoHS)公共服務平臺作用,加大政策宣貫實施力度,強化線上線下監管。發布《汽車有害物質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符合性情況名單,組織開展一致性驗證。 
 
    十五、壯大綠色制造產業。發布《環保裝備制造業(固廢處理裝備)規范條件》,培育發展污水治理、大氣治理、固廢處理、環境監測儀器等環保裝備制造產業,以及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輪胎、廢紙、建筑垃圾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再生資源產業,公告一批規范企業名單,引導和支持生產要素向優勢骨干企業集中。深入實施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動計劃,完善再制造產品認定制度,開展2020年度再制造產品認定工作。 
 
    十六、加快“十四五”規劃研究。深入開展“十四五”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重大問題研究及面向2035的前瞻性、戰略性研究,提出進一步推行綠色制造、加快工業綠色發展的總體思路、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研究制定“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以及區域工業綠色發展評價指導意見。 
 
    十七、開展工業低碳行動。研究重點行業碳排放達峰目標和路徑,加快工業低碳技術推廣應用,推動一批示范項目建設。建立完善工業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報告機制,加強綠色低碳信息披露。組織開展工業領域低碳日活動。參與聯合國氣候大會有關工作,積極宣傳中國工業領域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貢獻。 
 
    十八、推進綠色產業扶貧。支持對口聯系縣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實施綠色產業扶貧項目,開展對接活動,推動縣域工業綠色發展。推進與洛寧縣、南部縣等4個部定點扶貧縣開展綠色產業扶貧對接。推動相關貧困地區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落地實施。 
 
    十九、深化工業綠色發展國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中歐、中法、中意、中日、中韓等綠色制造交流合作機制開展交流,加強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機構的合作,辦好工業綠色發展大會,實施中國高效電機推廣等項目,共同促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支持江蘇鹽城、山東肥城加快中韓綠色工業園區建設,推動開展中德綠色制造培訓合作。 
 
    二十、加強系統隊伍和能力建設。積極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方式,組織開展全系統業務培訓和交流,推廣先進經驗。加強對重點地區和薄弱環節的支持,開展聯合調研和聯合研究,強化指導和銜接,進一步提升各地區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工作能力和水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立足制造強國、生態文明建設全局,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加快綠色技術產品推廣,加強節能監察和節能診斷,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打好工業和通信業污染防治攻堅戰,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培育綠色經濟新增長點,推動工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全國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8%,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 
 
    一、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積極利用財政、信貸等手段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加大制造業綠色化改造力度。強化綠色制造重大項目監督管理,組織實施好重點項目,培育打造一批綠色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進一步落實好綠色信貸政策。發布一批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典型案例,推廣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 
 
    二、加快建設綠色制造體系。開發綠色產品,建設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打造綠色工業園區,發布第五批綠色制造名單。遴選發布一批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交流宣傳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創建經驗,建立健全“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制,加強事中事后管理。 
 
    三、實施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計劃。加快制修訂一批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綠色制造標準,完善綠色制造標準體系,督促標準研究項目加快工作進度。實施能效、水效“領跑者”制度,遴選發布2020年度重點行業能效、水效“領跑者”。發布重點行業單位產品取水量指標,并在鋼鐵、石化化工等重點用水行業開展對標達標活動。 
 
    四、開展工業節能監察專項行動。組織實施2020年工業節能監察計劃,對煉油、純堿、輪胎、鋁合金、鈦合金、糖、啤酒、數據中心等行業3000家企業實施專項監察,實現“十三五”重點高耗能行業節能監察全覆蓋。做好節能監察數據匯總、分析和應用,推動完善工業節能監察體系。 
 
    五、推進工業節能診斷服務行動。組織對1萬家企業實施節能診斷服務,完善工作機制,推動各地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加強對節能診斷服務機構的聯系指導,加強培訓和宣傳,分類實施,鼓勵行業協會、大型企業、節能技術裝備提供商等積極參與,擴大診斷成果運用,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快實施節能技術改造。 
 
    六、推廣應用先進節能技術產品。研究制定新的變壓器能效提升計劃,進一步提升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水平。遴選發布2020年國家工業節能技術裝備和“能效之星”產品。加快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推廣先進節能與綠色技術產品。組織開展“院士行”、“節能服務進企業”、節能宣傳周等活動,將先進節能技術工藝引入工業企業。 
 
    七、持續加強工業節水。對重點行業、重點地區節水技術實施分類指導,遴選適用于京津冀、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等重點地區的先進節水技術,開展技術現場交流,加快技術推廣應用。 
 
    八、落實京津冀工業節水行動計劃。加強協同推進工作機制,推動京津冀三地制定實施工業節水相關工作方案。按照《〈京津冀工業節水行動計劃〉工作舉措及分工》明確的重點任務和時間節點,落實好相關工作。 
 
    九、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深入開展試點工作,加快探索推廣技術經濟性強、環境友好的回收利用市場化模式,培育一批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骨干企業。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建立梯次利用產品評價機制。依托“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健全法規,督促企業加快履行溯源和回收責任。 
 
    十、積極推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實施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領跑者”行動計劃,培育一批行業骨干企業。推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實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轉型提升計劃。推動廢石、尾礦綜合利用砂石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提高綠色砂石供給能力。 
 
    十一、開展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研究制定《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實施方案》,探索建立易推廣、可復制的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實施模式。深化電子電器生產者責任試點,完善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生產者責任延伸管理體系。 
 
    十二、加快甲醇汽車推廣應用。指導山西、陜西、貴州、甘肅等地區加快甲醇汽車市場化推廣應用,完善甲醇汽車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提升甲醇汽車技術裝備水平。 
 
    十三、組織好工業和通信業污染防治攻堅戰。指導各地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對上年度落實情況開展評價,督促落實好本年度工業和通信業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在重點行業推廣一批綠色環保工藝、技術和裝備。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指導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和汾渭平原等重點地區做好相關攻堅行動,督促指導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有關突出問題的整改。建成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化工程并上線運行。 
 
    十四、加強有害物質限制使用。充分發揮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中國RoHS)公共服務平臺作用,加大政策宣貫實施力度,強化線上線下監管。發布《汽車有害物質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符合性情況名單,組織開展一致性驗證。 
 
    十五、壯大綠色制造產業。發布《環保裝備制造業(固廢處理裝備)規范條件》,培育發展污水治理、大氣治理、固廢處理、環境監測儀器等環保裝備制造產業,以及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輪胎、廢紙、建筑垃圾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再生資源產業,公告一批規范企業名單,引導和支持生產要素向優勢骨干企業集中。深入實施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動計劃,完善再制造產品認定制度,開展2020年度再制造產品認定工作。 
 
    十六、加快“十四五”規劃研究。深入開展“十四五”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重大問題研究及面向2035的前瞻性、戰略性研究,提出進一步推行綠色制造、加快工業綠色發展的總體思路、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研究制定“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以及區域工業綠色發展評價指導意見。 
 
    十七、開展工業低碳行動。研究重點行業碳排放達峰目標和路徑,加快工業低碳技術推廣應用,推動一批示范項目建設。建立完善工業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報告機制,加強綠色低碳信息披露。組織開展工業領域低碳日活動。參與聯合國氣候大會有關工作,積極宣傳中國工業領域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貢獻。 
 
    十八、推進綠色產業扶貧。支持對口聯系縣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實施綠色產業扶貧項目,開展對接活動,推動縣域工業綠色發展。推進與洛寧縣、南部縣等4個部定點扶貧縣開展綠色產業扶貧對接。推動相關貧困地區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落地實施。 
 
    十九、深化工業綠色發展國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中歐、中法、中意、中日、中韓等綠色制造交流合作機制開展交流,加強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機構的合作,辦好工業綠色發展大會,實施中國高效電機推廣等項目,共同促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支持江蘇鹽城、山東肥城加快中韓綠色工業園區建設,推動開展中德綠色制造培訓合作。 
 
    二十、加強系統隊伍和能力建設。積極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方式,組織開展全系統業務培訓和交流,推廣先進經驗。加強對重點地區和薄弱環節的支持,開展聯合調研和聯合研究,強化指導和銜接,進一步提升各地區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工作能力和水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立足制造強國、生態文明建設全局,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加快綠色技術產品推廣,加強節能監察和節能診斷,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打好工業和通信業污染防治攻堅戰,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培育綠色經濟新增長點,推動工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全國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8%,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 
 
    一、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積極利用財政、信貸等手段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加大制造業綠色化改造力度。強化綠色制造重大項目監督管理,組織實施好重點項目,培育打造一批綠色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進一步落實好綠色信貸政策。發布一批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典型案例,推廣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 
 
    二、加快建設綠色制造體系。開發綠色產品,建設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打造綠色工業園區,發布第五批綠色制造名單。遴選發布一批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交流宣傳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創建經驗,建立健全“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制,加強事中事后管理。 
 
    三、實施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計劃。加快制修訂一批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綠色制造標準,完善綠色制造標準體系,督促標準研究項目加快工作進度。實施能效、水效“領跑者”制度,遴選發布2020年度重點行業能效、水效“領跑者”。發布重點行業單位產品取水量指標,并在鋼鐵、石化化工等重點用水行業開展對標達標活動。 
 
    四、開展工業節能監察專項行動。組織實施2020年工業節能監察計劃,對煉油、純堿、輪胎、鋁合金、鈦合金、糖、啤酒、數據中心等行業3000家企業實施專項監察,實現“十三五”重點高耗能行業節能監察全覆蓋。做好節能監察數據匯總、分析和應用,推動完善工業節能監察體系。 
 
    五、推進工業節能診斷服務行動。組織對1萬家企業實施節能診斷服務,完善工作機制,推動各地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加強對節能診斷服務機構的聯系指導,加強培訓和宣傳,分類實施,鼓勵行業協會、大型企業、節能技術裝備提供商等積極參與,擴大診斷成果運用,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快實施節能技術改造。 
 
    六、推廣應用先進節能技術產品。研究制定新的變壓器能效提升計劃,進一步提升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水平。遴選發布2020年國家工業節能技術裝備和“能效之星”產品。加快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推廣先進節能與綠色技術產品。組織開展“院士行”、“節能服務進企業”、節能宣傳周等活動,將先進節能技術工藝引入工業企業。 
 
    七、持續加強工業節水。對重點行業、重點地區節水技術實施分類指導,遴選適用于京津冀、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等重點地區的先進節水技術,開展技術現場交流,加快技術推廣應用。 
 
    八、落實京津冀工業節水行動計劃。加強協同推進工作機制,推動京津冀三地制定實施工業節水相關工作方案。按照《〈京津冀工業節水行動計劃〉工作舉措及分工》明確的重點任務和時間節點,落實好相關工作。 
 
    九、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深入開展試點工作,加快探索推廣技術經濟性強、環境友好的回收利用市場化模式,培育一批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骨干企業。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建立梯次利用產品評價機制。依托“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健全法規,督促企業加快履行溯源和回收責任。 
 
    十、積極推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實施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領跑者”行動計劃,培育一批行業骨干企業。推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實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轉型提升計劃。推動廢石、尾礦綜合利用砂石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提高綠色砂石供給能力。 
 
    十一、開展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研究制定《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實施方案》,探索建立易推廣、可復制的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實施模式。深化電子電器生產者責任試點,完善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生產者責任延伸管理體系。 
 
    十二、加快甲醇汽車推廣應用。指導山西、陜西、貴州、甘肅等地區加快甲醇汽車市場化推廣應用,完善甲醇汽車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提升甲醇汽車技術裝備水平。 
 
    十三、組織好工業和通信業污染防治攻堅戰。指導各地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對上年度落實情況開展評價,督促落實好本年度工業和通信業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在重點行業推廣一批綠色環保工藝、技術和裝備。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指導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和汾渭平原等重點地區做好相關攻堅行動,督促指導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有關突出問題的整改。建成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化工程并上線運行。 
 
    十四、加強有害物質限制使用。充分發揮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中國RoHS)公共服務平臺作用,加大政策宣貫實施力度,強化線上線下監管。發布《汽車有害物質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符合性情況名單,組織開展一致性驗證。 
 
    十五、壯大綠色制造產業。發布《環保裝備制造業(固廢處理裝備)規范條件》,培育發展污水治理、大氣治理、固廢處理、環境監測儀器等環保裝備制造產業,以及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輪胎、廢紙、建筑垃圾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再生資源產業,公告一批規范企業名單,引導和支持生產要素向優勢骨干企業集中。深入實施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動計劃,完善再制造產品認定制度,開展2020年度再制造產品認定工作。 
 
    十六、加快“十四五”規劃研究。深入開展“十四五”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重大問題研究及面向2035的前瞻性、戰略性研究,提出進一步推行綠色制造、加快工業綠色發展的總體思路、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研究制定“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以及區域工業綠色發展評價指導意見。 
 
    十七、開展工業低碳行動。研究重點行業碳排放達峰目標和路徑,加快工業低碳技術推廣應用,推動一批示范項目建設。建立完善工業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報告機制,加強綠色低碳信息披露。組織開展工業領域低碳日活動。參與聯合國氣候大會有關工作,積極宣傳中國工業領域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貢獻。 
 
    十八、推進綠色產業扶貧。支持對口聯系縣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實施綠色產業扶貧項目,開展對接活動,推動縣域工業綠色發展。推進與洛寧縣、南部縣等4個部定點扶貧縣開展綠色產業扶貧對接。推動相關貧困地區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落地實施。 
 
    十九、深化工業綠色發展國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中歐、中法、中意、中日、中韓等綠色制造交流合作機制開展交流,加強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機構的合作,辦好工業綠色發展大會,實施中國高效電機推廣等項目,共同促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支持江蘇鹽城、山東肥城加快中韓綠色工業園區建設,推動開展中德綠色制造培訓合作。 
 
    二十、加強系統隊伍和能力建設。積極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方式,組織開展全系統業務培訓和交流,推廣先進經驗。加強對重點地區和薄弱環節的支持,開展聯合調研和聯合研究,強化指導和銜接,進一步提升各地區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工作能力和水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立足制造強國、生態文明建設全局,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加快綠色技術產品推廣,加強節能監察和節能診斷,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打好工業和通信業污染防治攻堅戰,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培育綠色經濟新增長點,推動工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全國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8%,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 
 
    一、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積極利用財政、信貸等手段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加大制造業綠色化改造力度。強化綠色制造重大項目監督管理,組織實施好重點項目,培育打造一批綠色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進一步落實好綠色信貸政策。發布一批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典型案例,推廣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 
 
    二、加快建設綠色制造體系。開發綠色產品,建設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打造綠色工業園區,發布第五批綠色制造名單。遴選發布一批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交流宣傳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創建經驗,建立健全“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制,加強事中事后管理。 
 
    三、實施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計劃。加快制修訂一批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綠色制造標準,完善綠色制造標準體系,督促標準研究項目加快工作進度。實施能效、水效“領跑者”制度,遴選發布2020年度重點行業能效、水效“領跑者”。發布重點行業單位產品取水量指標,并在鋼鐵、石化化工等重點用水行業開展對標達標活動。 
 
    四、開展工業節能監察專項行動。組織實施2020年工業節能監察計劃,對煉油、純堿、輪胎、鋁合金、鈦合金、糖、啤酒、數據中心等行業3000家企業實施專項監察,實現“十三五”重點高耗能行業節能監察全覆蓋。做好節能監察數據匯總、分析和應用,推動完善工業節能監察體系。 
 
    五、推進工業節能診斷服務行動。組織對1萬家企業實施節能診斷服務,完善工作機制,推動各地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加強對節能診斷服務機構的聯系指導,加強培訓和宣傳,分類實施,鼓勵行業協會、大型企業、節能技術裝備提供商等積極參與,擴大診斷成果運用,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快實施節能技術改造。 
 
    六、推廣應用先進節能技術產品。研究制定新的變壓器能效提升計劃,進一步提升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水平。遴選發布2020年國家工業節能技術裝備和“能效之星”產品。加快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推廣先進節能與綠色技術產品。組織開展“院士行”、“節能服務進企業”、節能宣傳周等活動,將先進節能技術工藝引入工業企業。 
 
    七、持續加強工業節水。對重點行業、重點地區節水技術實施分類指導,遴選適用于京津冀、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等重點地區的先進節水技術,開展技術現場交流,加快技術推廣應用。 
 
    八、落實京津冀工業節水行動計劃。加強協同推進工作機制,推動京津冀三地制定實施工業節水相關工作方案。按照《〈京津冀工業節水行動計劃〉工作舉措及分工》明確的重點任務和時間節點,落實好相關工作。 
 
    九、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深入開展試點工作,加快探索推廣技術經濟性強、環境友好的回收利用市場化模式,培育一批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骨干企業。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建立梯次利用產品評價機制。依托“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健全法規,督促企業加快履行溯源和回收責任。 
 
    十、積極推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實施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領跑者”行動計劃,培育一批行業骨干企業。推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實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轉型提升計劃。推動廢石、尾礦綜合利用砂石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提高綠色砂石供給能力。 
 
    十一、開展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研究制定《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實施方案》,探索建立易推廣、可復制的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實施模式。深化電子電器生產者責任試點,完善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生產者責任延伸管理體系。 
 
    十二、加快甲醇汽車推廣應用。指導山西、陜西、貴州、甘肅等地區加快甲醇汽車市場化推廣應用,完善甲醇汽車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提升甲醇汽車技術裝備水平。 
 
    十三、組織好工業和通信業污染防治攻堅戰。指導各地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對上年度落實情況開展評價,督促落實好本年度工業和通信業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在重點行業推廣一批綠色環保工藝、技術和裝備。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指導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和汾渭平原等重點地區做好相關攻堅行動,督促指導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有關突出問題的整改。建成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化工程并上線運行。 
 
    十四、加強有害物質限制使用。充分發揮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中國RoHS)公共服務平臺作用,加大政策宣貫實施力度,強化線上線下監管。發布《汽車有害物質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符合性情況名單,組織開展一致性驗證。 
 
    十五、壯大綠色制造產業。發布《環保裝備制造業(固廢處理裝備)規范條件》,培育發展污水治理、大氣治理、固廢處理、環境監測儀器等環保裝備制造產業,以及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輪胎、廢紙、建筑垃圾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再生資源產業,公告一批規范企業名單,引導和支持生產要素向優勢骨干企業集中。深入實施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動計劃,完善再制造產品認定制度,開展2020年度再制造產品認定工作。 
 
    十六、加快“十四五”規劃研究。深入開展“十四五”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重大問題研究及面向2035的前瞻性、戰略性研究,提出進一步推行綠色制造、加快工業綠色發展的總體思路、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研究制定“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以及區域工業綠色發展評價指導意見。 
 
    十七、開展工業低碳行動。研究重點行業碳排放達峰目標和路徑,加快工業低碳技術推廣應用,推動一批示范項目建設。建立完善工業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報告機制,加強綠色低碳信息披露。組織開展工業領域低碳日活動。參與聯合國氣候大會有關工作,積極宣傳中國工業領域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貢獻。 
 
    十八、推進綠色產業扶貧。支持對口聯系縣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實施綠色產業扶貧項目,開展對接活動,推動縣域工業綠色發展。推進與洛寧縣、南部縣等4個部定點扶貧縣開展綠色產業扶貧對接。推動相關貧困地區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落地實施。 
 
    十九、深化工業綠色發展國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中歐、中法、中意、中日、中韓等綠色制造交流合作機制開展交流,加強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機構的合作,辦好工業綠色發展大會,實施中國高效電機推廣等項目,共同促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支持江蘇鹽城、山東肥城加快中韓綠色工業園區建設,推動開展中德綠色制造培訓合作。 
 
    二十、加強系統隊伍和能力建設。積極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方式,組織開展全系統業務培訓和交流,推廣先進經驗。加強對重點地區和薄弱環節的支持,開展聯合調研和聯合研究,強化指導和銜接,進一步提升各地區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工作能力和水平。

上一篇:湖南省印發《2020年全省節能與綜合利用工作要點》

下一篇:工信部:加快研究制定“十四五”工業節能戰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OA登錄系統 | 郵箱登錄系統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07-2008 湖南山水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14301007347896455 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湘ICP備14003804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视频一级| 国产日韩不卡免费精品视频| 91看片淫黄大片.在线天堂| 在线播放国产真实女同事|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国产三级观看| 亚洲午夜片子大全精品|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99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欧美九九| 欧美日韩在线看| www久久com| 欧美国产日韩久久mv|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成人| 西瓜视频网页版| 久久福利青草精品资源站|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香港a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www|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另类国内一区二区视频 | 国产成人综合手机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 青草青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黄色短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欧美特黄aaaaaaaa大片| www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直观看| 王昭君星穹之声去掉衣服|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日本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 91网址在线播放|